各学院:
为全面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来华留学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要求,提升来华留学教育师资队伍质量,搭建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优做强“留学北京”品牌,市教委将举办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类优质示范课程展评活动,活动通知及方案详见附件0-1。根据工作要求,现将下一步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展评范围
学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中国国情类课程均可推荐参评,已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不可参评。
二、课程类型
(一)线下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国情的全面理解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筑牢“学生中心”意识,焕发课堂生机,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课程。
(三)特色实践课程。以培养来华留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社会调查研究与实践等活动,培养来华留学生认识当代中国、理解当代中国、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意识和能力,结合院校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建设一流中国国情实践课程。课程应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配备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平台,学生30%以上学时深入社会调研交流,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推荐条件
推荐课程须至少经过两个教学周期(社会实践类课程为一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形成了稳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特色,教学成效突出,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推进质量建设。符合相关类型课程基本形态和特殊要求的同时,在以下多个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一)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学生中心”理念,坚持“以文化人”“润心育人”。
(二)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知华友华国际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三)教学设计科学。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四)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能够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文明与成果,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五)教学过程突显学生中心地位。根据来华留学生认知和语言发展规律,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
(六)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可测。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七)教学成效突出。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师德师风优良。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突出,能够融入新文科建设理念,积极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对课程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四、工作安排
1.课程团队须按以下要求向所在教学单位申报提交申报材料:
(1)课程团队成员信息表excel版(附件3),纸质版签字盖章1份。
(2)申报书(附件4-6)word版1份,纸质版签字盖章(双面打印,左侧装订)6份。
(3)附件材料PDF版1份(所有支撑材料合为1个文件夹),纸质版签字盖章1份,左侧用夹子夹住,不需要装订。详见附件材料说明及模板(附件7-8)。
(4)教学(课堂或实践)实录视频和说课视频提交时间另行通知,可提前做准备。
(5)请各学院于2024年11月6日17:00点前完成资料提交,过时不予受理。
2.教务处组织资格审核与专家评审,确定拟向北京市教委推荐名单,在校内公示推荐结果。
3.各学院需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类优质示范课程展评对打造“留学北京”品牌、提升来华留学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积极作用,在规定时间内认真组织遴选、推荐申报工作。
五、成果应用及管理
市教委对认定的优质示范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享等进行跟踪监测。通过展评最终认定为优质示范课程的课程须继续建设三年,北京市教委拟在入选课程基础上统筹建设精品在线课程,课程面向各高校开放、共享。
优质示范课程团队还将受邀主讲公开课,并在中国国情类课程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培训会、工作坊上分享课程建设经验。
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予以撤销。
六、联系方式
1.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联系人:陈恩妮;电话:67392690
邮箱:chenenni@bjut.edu.cn
办公地址:第二教学楼225办公室
2.特色实践课程
联系人:王新琭;电话:67391450
邮箱:wangxinlu@bjut.edu.cn
办公地址:第二教学楼203办公室
教务处
202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