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学部(院):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提升我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学校决定举办“第四届北京工业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四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推荐人选拔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二、大赛目标
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充分发挥大赛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精心打造我校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
三、大赛内容
大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四、参赛对象
我校近五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的教师,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五、大赛环节及材料提交
(一)大赛环节
大赛环节主要包括网络评审和汇报评审。
评审标准详见附件1。
1.网络评审
网络评审满分为60分,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成绩占40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成绩占20分。
2.汇报评审
汇报评审阶段,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汇报),专家评委依据选手汇报进行5分钟的提问交流,现场评审满分为40分。
依据网络评审(60分)与汇报评审(40分)成绩的总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评奖。
(二)材料提交
1.参赛材料
(1)申报书。参赛教师基本情况等,申报书样式详见附件2。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支撑材料目录详见附件3。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具体要求详见附件4。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要素。
2.提交要求
请各学部(院)收集以上材料的PDF电子版(视频为MP4格式)及教师报名汇总表(附件5),统一于2023年12月15日(周五)17:00前以“学部(院)+赛道+组别+教师姓名”的文件格式命名打包发送至xx2022@bjut.edu。同时,递交申报书纸质版原件及教师报名汇总表纸质版至二教207。
六、奖项设置
根据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创大赛要求,我校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领域设置5个大组,其中1-4组按照主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下设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三个组别,第5组(产教融合组)参赛名额及具体安排另行通知。本次大赛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专项奖。学校将根据本次大赛获奖情况,结合北京市教委下达名额的具体要求,从获奖教师中择优推荐参加市级比赛。
北京市教委下达我校市赛推荐名额为6个(不含产教融合组),其中正高组主讲教师应不少于2名。具体如下:

(一)各学部(院)要认真做好大赛组织与推荐工作,严格审查参赛教师(团队)资格。
(二)参赛教师(团队)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团队)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三)参赛教师所需提交的相关材料(申报书除外)和现场汇报环节中,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及所在学部(院)名称。
八、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辛鑫,67396581,13390063460
请参赛老师扫码进入“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参赛群”,后续安排将在群内另行通知。

教务处
2023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