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通知

教学通知

关于开展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建设培育项目第一次遴选推荐的通知

发布者:  时间:2025-02-21 16:17:11  浏览:

关于开展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建设培育项目第一次遴选推荐的通知


各相关学院

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有关重点任务,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建设培育有关工作的通知》(附件1)相关要求,学校现组织开展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建设培育项目第一次遴选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和原则

锚定建成中国自主教材体系的战略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活页、案例、大纲、讲义、教程等5类原创性教材建设培育,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打造中国原创性哲学社会科学教材。

坚持主题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习近平经济思想、法治思想、文化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有机融入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知识。坚持反映实践。充分反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成就经验,以新时代10多年来伟大实践成就教育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滋养,挖掘其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并做好现代转化,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坚持突出原创。以解答中国问题、阐释中国实践为出发点,注重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努力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推动原创性实践向原创性理论、原创性教材转化。坚持适教利学。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创新编写方式和呈现形式,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善讲故事、善用案例,注重鲜活性生动性。力求表述准确、语言精练、通俗懂、篇幅适当。坚持成果导向。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多样态建设,充分调动学校、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编审流程、提高编审效率,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同步建设、尽快推出。

、成果形式及建设方式

(一)成果形式

培育项目成果共5类,分别是活页、案例、大纲、讲义、教程。主要以纸质方式呈现,辅助以数字化形式同步建设,将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辅助材料、学生自主学习材料使用。

1.活页。依据建设原则,结合教学需要,概要解析教学重点难点等,重在讲“点”。每份活页一般不少于10个要点,总篇幅5万字左右。每个要点一般包括:背景、概念、内涵、评析、教学应用等。

2.案例。依据建设原则,聚焦特定主题,梳理分析典型案例,重在评“例”。每份案例一般不少于10个典型案例,总篇幅5万字左右。每个案例一般包括:主题、背景、案例详情、评析、教学应用等。

3.大纲。依据建设原则,提纲挈领地概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或重要专题,重在论“纲”。篇幅5万字左右。大纲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拓展阅读等。

4.讲义。依据建设原则,以专题形式系统阐释某门课程教学内容或重要专题。篇幅10万字左右。讲义一般包括:专题内容、拓展阅读、思考题等。

5.教程。依据建设原则,以高校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主,以章节形式编排,系统阐释某门课程教学内容或重要专题。综合运用文本、图表、音视频等生动呈现,具有一定系统性条理性。篇幅15万字左右。

已出版马工程教材和已纳入第一批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教材建设的对应课程不再建设大纲、讲义、教程等3类成果。

(二)建设方式

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建设培育建设周期为6年,本次为第一次申报,教育部后续将视工作需要组织申报。每一批项目须在启动建设后6个月内完成。

通过教育部评审的项目,教育部将给予经费支持,进行培育。

培育项目应在已有教学或科研成果基础上修改完善,具体可依托自编教材、学术专著、研究成果、教学资源等改编修订。培育成果通过复审的,给予资助继续完善;未通过复审的,项目终止。

通过教育部复审的,作为“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建设培育成果”推出,在相关高校试教试用,并纳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研究专项”。后续视试教试用情况持续完善,达到马工程教材要求并按程序审核通过的,纳入教育部马工程教材。

、申报范围和申报条件

(一)申报范围

覆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29个一级学科,涵盖本科、研究生阶段,体现相关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及相关公共基础课程或重要专题教学内容,以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体现未来课程发展方向、填补冷门绝学空白的原创性成果。

具备相应的编写或修订基础的各类教学或科研成果均可申报。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重要成果优先申报。

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支持有热情、有意愿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参与。

(二)申报条件

项目负责人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熟知本项目要求,思路清晰,方向明确,能够按时保质完成项目。编写团队应老中青结合,鼓励中青年学者牵头申报。

四、校内申报流程和材料报送

(一)学院组织遴选推荐

相关学院组织遴选推荐,于2025年2月2312:00前,提交《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建设培育项目申报书》(附件2《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建设培育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3、所有编写组成员综合考察意见(模板见附件4)Word、PDF版至电子邮箱;2月2412:00前,提交以上材料签字盖章纸质版1份

(二)学校评审推荐

2025年225日前,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完成校内遴选推荐材料报送。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恩妮 67392690(本科)

        王晓梅 67392380(研究生)

电子邮箱:chenenni@bjut.edu.cn

纸质材料报送地址:第二教学楼225办公室


教务处、研究生院

2025年2月21日